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Store

门店信息

分类
致敬四十年·讴歌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湘西发展之路大型系列专题报道【bat365官网登录】时间:2024-05-30 12:32:03
本文摘要:致敬四十年·讴歌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湘西发展之路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近三百万湘西各族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湘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致敬四十年·讴歌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湘西发展之路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近三百万湘西各族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湘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为庆祝和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州委改革办与团结报社、州交通局、州农委、州旅发委、州扶贫办、州经信委、州民宗委等单位通力合作,联袂推出“致敬四十年·讴歌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湘西发展之路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讲述湘西改革开放中发生的精彩故事,描画改革开放参与者、奋斗者、见证者的心路历程与难忘记忆,回顾湘西四十年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的历史性变化,感悟四十年“春天的故事”,倾听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强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鼓舞全州上下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  “请喝杯湘西山寨红米茶,山寨红米茶;请收下民族团结花丝带,团结花丝带;搭起连心桥哟,兄弟情谊深似海……”一曲《请到我们湘西来》,唱出了湘西土家苗寨各族同胞的真诚纯朴和热情好客。  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的湘西,山水秀美,人杰地灵。

生活在这块神秘而极富魅力的土地上,八成皆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团结进步一直是湘西的主旋律。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神秘湘西,梦里家园”……在湘西,这些每个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话语,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心声。  40年来,湘西各族儿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党的主张、党的声音传到村村寨寨,推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有力激发了各族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感恩前行、奋力前进。

全州各族群众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湘西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了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人民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40年来,州委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入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断强化、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为湘西发展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定不移固本强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坚持以产业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显著完善;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显著适当;坚持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坚定不移保护生态,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定不移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0年来,全州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提高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实现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意愿得到了充分满足,全州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意识不断增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融入血脉,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情同手足、守望相助的大好局面,48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同时我州认真学习、掌握、运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中部崛起、民族区域自治、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优惠政策,及时研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把潜在的政策效能变成现实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州上下抓住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五大建设”,着力建设绿色、文化、开放、和谐“四个湘西”,努力推动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脱贫,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州项目资金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的时期。  40年来,全州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我州人大享有的立法权,以立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依法治州进程、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全州社会和谐。

1986年以来,我州制定实施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26部,仍在施行22部,其中自治条例1部,单行条例18部,地方性法规3部。如《湘西州老司城遗址保护条例》的问世,为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插上了“翅膀”;2015年起,每年9月20日湘西州建州纪念日,全州放假2天,已成为全州各族同胞的“福利”;《湘西州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的出台,不仅让苗医“身份”合法化,还对保护、继承和发展土家医药苗医药至关重要;同时,凤凰、里耶、边城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及湘西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的实施,无不对保护湘西地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湘西州吉首市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到《湘西州乡村公路条例》,到《湘西州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条例》,这些法律法规不仅涵盖了湘西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也正在服务于湘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0年来,我州认真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坚持一手抓培训提高,一手抓选拔使用,大力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全州少数民族干部已占干部总数的80%以上。

全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人民群众对教育和体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2017年,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6%,同比1978年增长80%;全州适龄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巩固率达97.2%,同比1978年增长4.5%;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7%,同比1978年增长2.8%。同时我州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类大型比赛中争金夺银,共获得国际比赛金牌57枚,全国比赛金牌78枚,多项体育项目还破全国纪录、世界纪录。今年10月,湖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龙山县举办,来自全省14个市州和17个民族县市区的各族儿女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体育健儿顽强拼搏,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时隔32年,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来到湘西举办,而龙山也成为全省历史上首次承办民族运动会的县级城市。  40年来,全州持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一个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绿色低碳持续发展的新湘西正绚丽地展现在武陵大地。同时,全州以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打造了140个民族团结进步“七进”示范单位,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制度,表彰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类问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湘西大局稳定。全州各族儿女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还成就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佳话。目前全州299万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添砖加瓦。

  民族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  “dab gud,hab lut……”10月18日下午,花垣县吉卫民族小学四年级班,48岁的苗文老师麻桂珍正在给孩子们教授苗语,嘱咐孩子们把苗文知识谨记于心。  花垣县历史上为纯苗区,吉卫镇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苗语东部方言的标准音点。为传承苗族文化,保护苗族语言,20世纪末,吉卫民小开启探索“双语双文”教学之路。

1983年3月,该校开展苗文教学试点,除开设苗文课外,学校教师还兼任苗文研究、教材整理编撰等工作。1986年,该校采用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直呼教学方法后,教学效果更为显著。随后陆续在吉卫学区其他片村小推广该教学。

1989年,吉卫学区开展“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学校推广至14所,学习苗文的学生达980人,基本实现了整个学区“双语双文”教学全覆盖。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后吉卫学区开设‘双语双文’的学校不断缩减,21世纪初期,仅剩吉卫民小一所学校了。”该校校长麻绍凡介绍说,2008年,最后一位苗语教师调离工作岗位,一时间,苗文教学无人接任,“幸好,麻桂珍‘毛遂自荐’,主动申请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  “苗语共49个声母、18个韵母,6个音调,分别用‘d、b、l、x、t、s’六个字母表示。”从头“拾起”苗文教学,麻桂珍面临的挑战不小。好在她说得一口纯正苗语,没多久,她已把教材内容吃透,驾驭课堂能力游刃有余。

“在麻老师教授下,我们学校苗族孩子苗语说得更好了,汉族孩子也会讲苗语了。”该校教科室主任龙泉接过了话茬。  “这本教材共4册,是州民族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教材内容包括苗文声母、韵母、声调的读写及其拼读方法、苗文阅读课文、苗汉词句对照、实践活动设计等。”麻桂珍手持《苗文课本》,在她看来,苗鼓、苗歌、苗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湘西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需要世代传承和弘扬。

  和吉卫民小一样,我州各县市的学校已成了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吉首市矮寨镇民族完小把湘西苗族鼓舞舞至国际鼓舞赛场,《苗鼓神韵》已是“镇校之宝”。

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除了正常开展土家语·汉语“双语双文”教学外,还成立了溜子队、咚咚喹队,民族文化大课间活动跳摆手舞搞得红红火火,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我州在7县市8个乡镇13所小学、共开班32个、学生1427人开展“双语双文”民族文化传承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乡土教材,融入文化课堂。

泸溪县思源实验学校让辰河高腔基本知识进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从课程入手,从孩子抓起,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把“踏虎凿花”传统工艺引入校园,让这“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花开满园。

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开展苗鼓、苗拳、苗绣、苗歌、舞龙舞狮等一系列特色民族文化教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攀升。龙山县里耶小学1979年以来,就把土家族摆手舞跳至休闲广场,让群众共同载歌载舞。花垣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苗族服饰,唤醒了民众对苗绣技艺和苗绣文化的保护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以示范引路  11月3日晚,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一台题为“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的文艺晚会在村民们的欢歌笑语中拉开帷幕,大家载歌载舞,纪念“11·3”这一重要日子。  五年前的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从此,十八洞村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可谁又想到,4个自然寨合并的十八洞村,刚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时,一度有着合并村的通病:村合心不合,劲难往一处使。当时,干练的驻村扶贫队队长龙秀林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抓手,合力拆“心墙”。

他和扶贫队队员带着村民们过苗年、赶秋、唱苗歌、主题画展、篮球比赛……通过民族文化活动,打破村寨界限,拉近村民心理距离,凝聚起了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  用龙秀林的话说:“我们捆在一起在大海中航行的话,风浪再大,都不会打翻,就是航空母舰。

”  五年来,十八洞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指导下,通过发展产业和改善民生,搞活乡村旅游,十八洞村成了周边山区人民的情感纽带和稳定发展的典范,形成了苗族、汉族、土家族大融合大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该村通过与企业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建成猕猴桃基地,贫困村民人均分红1000元。能干的原村支书石顺莲通过苗绣加工带领村里妇女当起了“俏绣娘”;光棍汉龙先兰通过蜜蜂养殖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引来了“巧媳妇”吴满金;78岁的龙德成和81岁的老伴施成富,帮助儿子儿媳经营农家乐,“告别了辛劳大半生的农活与劳作,得享富足安逸的晚年生活”;曾经给老板打工12小时的孔铭英,如今自己当了老板……村民们口袋鼓了,笑容多了,人心更齐了,家园更美了……  2013年,十八洞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

短短4年时间,十八洞村就从一个深度贫困村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今年11月,该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同时还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殊荣。  而作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的凤凰,这些年旅游产业的持续红火,也得益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11月4日的凤凰古城,游人如织。

在城乡各景区点,民族团结宣传牌、宣传展板,宣传标语和先进典型事迹随处可见。2013年以来,该县在古城内评选民族团结示范商铺、示范景点,以示范带动创建,促进景区优质服务提升。

在该县山江镇苗族博物馆。《巫傩神歌》《边城》《苗寨故事》等全景体验剧,故事唯美动人,情节跌宕起伏,让国内外游客惊叹不已,在传播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也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同时该县把山江镇黄毛坪、老家寨等12个村寨打造成了省、州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和民族文化活动场所、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全方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发展。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不仅提升了古城的旅游品质,也让游客玩得开心、游得满意。”该县民宗局局长欧金辉笑着说,“去年,凤凰县接待游客总人数1510.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亿元……”  “龙凤”抱团发展促共同繁荣  我州龙山县和湖北恩施州来凤县分处武陵山区酉水河两岸,两县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

  2010年8月,为抢抓国家规划建设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机遇,龙山、来凤两县站在区域统筹、抱团发展、龙凤共赢的高度,提出了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内规划建设龙凤先行区的构想。  这一构想,在2011年10月成为了现实:国务院批复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  从此,两县结合自我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商定了“十个一体化”:政策同等、发展同步、资源同享,实现城区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酉水河保护与利用、旅游开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服务、平安创建和人才发展一体化。

这,也为两县快速发展装上了“助推器”。  2013年9月12日,“龙凤卡”在龙山县和来凤县同时发行,成为全国第一张跨省金融IC卡,不仅实现了示范区支付结算一体化,还标志着龙凤示范区金融同城结算实现新跨越。  随后,两县不仅实现了公交一体化,来凤的天然气供给了龙山,还取消了长话和漫游费;两县居民可以异地购买医保、社保,医疗费享受同城同比例报销;两县统一规划,产业一体化发展……  走在两县的大街小巷,人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同城生活,“湘鄂情”每天正在上演……  如今,龙凤示范区的“龙凤经济圈”辐射、聚集效应显现,跨省区域经济协作呈现“资源共享、和谐竞争、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抱团发展的民族之光闪耀武陵,两县也因此多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典范。  创业致富带头人成团结榜样  “这是我们培育的‘红肉’柚子,就这一品种,我州6万多人从中受益。

”10月24日,吉首市鑫土地果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党支部书记梁通尧,正忙着向前来订购柚子苗的客户介绍自己的特色苗木。  今年55岁的梁通尧是吉首市马劲坳镇苗家汉子。35年前,梁通尧因家贫,上高中时就辍学回家务农。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湘西大地,年仅18岁的他沐浴着东风,带着60多名苗汉青年和民兵开荒育苗,当年就赚了近6000元。

这次尝试,也打开了他的眼界,他要带领村民携手同奔致富路,科学创业谋发展。随后,他搞起了食用菌栽培,还选育出“白岩一号”食用平菇、“金叶二号”红肉柚子等160多个品种的农作物。1997年以来,梁通尧分别创建了吉首市果树推广所、吉首市金叶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吉首市鑫土地果木专业合作社,为各族群众提供了6000个就业岗位,还先后培训出2000多名能独立从业的农民技术骨干和366名育苗技术能手。近年来,由梁通尧直接或间接指导苗木、果品经营而致富的农民遍及湘西州各县市和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近130个乡镇5000余户26000多人。

  2002年以来,梁通尧先后获得“袁隆平科技奖”“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贡献奖”“湖南省劳动模范”等殊荣。去年9月18日至30日,他作为我州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成为2017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一员,和全国各族同胞共赴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参观考察。

对此,梁通尧笑着说:“我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无独有偶,今年9月17日至30日,来自凤凰县山江镇老家寨的致富带头人麻金梅也作为我州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成了2018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一员。  老家寨依山而建,以明清时期建筑为主体,具有悠久的苗族文化发展史,承载着浓郁的苗族文化底蕴,是凤凰县目前少数民族原始生态和苗族传统民居保护最好的村寨。麻金梅是老家寨“石头房...”农家乐的老板,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凤凰县人大代表。

  11月8日,身着苗族服装的麻金梅,边安排苗家阿妹们倒水、点菜,边给客人介绍苗乡习俗。这个做事干练,待人坦诚,笑容可掬的苗家大姐,说起创业致富的成功经验,毫不掩饰地夸赞改革开放“玛汝”。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山江苗寨。贫困的麻金梅乘“风”而出,跑起客运,卖副食,开辟苗人谷乡村旅游点,之后注册成立山江苗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从乡村旅游的实践中获得了不少“红利”,且成功致富。

  富了的麻金梅时刻不忘乡邻。在她看来,随着凤凰旅游的火爆,开办特色农家乐肯定能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这栋石头房, 2014年10月1日建成后,就投入使用啦!”说起“石头房”,麻金梅笑容满面,“为保证食材供应,我流转过来了380多亩土地,雇请员工种稻、养鱼、养猪、养鸡、养牛,每个月给他们800到1500元。”  麻金梅告诉记者,她雇请的48名员工有签合同的,也有临时的,都是村里因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出门务工的村民,贫困户就有22人。

“去年,我给雇请员工就结了70多万元工资,人均有1.5万元左右。”麻金梅说,乡亲们若单是种田,肯定无法脱贫,“他们加入‘石头房’,有了稳定收入,也能尽早脱贫。

”  采访当日,夜幕降临,来“石头房”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堂屋右边,游客们边吃边手舞足蹈,或唱苗歌,或听苗家故事,个个有说有笑,溢满凤凰乡村游玩的畅快以及苗家做客的喜悦……  辞行老家寨,一首“改革开放政策好,民族团结乐开花。各族儿女齐致富,幸福不忘共产党……”的苗歌,清脆悦耳,回荡山谷!  “花果飘香惹人醉,凤凰展翅献异彩,山乡四化添新貌。

武陵哟处处哟,春呀么春常在!临行请你捎句话,告诉四海众亲人……待到来年山花开,请你再到湘西来……”如今,《请到我们湘西来》的优美旋律,回荡在武陵大地,悦耳动听……  抚今追昔,团结进步、快速发展的大美湘西,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正昂首阔步、砥砺奋进,在创新提质特色赶超率先崛起的新征程中,书写着更加美丽开放幸福的新湘西篇章。


本文关键词:bat365官网登录,bat365官方网站,bat365在线平台

本文来源:bat365官网登录-www.internetcaff.com